首頁 > 淮安新聞 > 尋常的物件 不尋常的時代記憶

尋常的物件 不尋常的時代記憶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8-14 10:26  關(guān)注度:245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(dǎo)讀:運河的風(fēng),拂過淮安的街巷里弄,也拂過尋常人家的煙火日常。在這里,一些尋常物件承載著不尋常的時代記憶——一沓泛黃的糧票、一桿磨亮的老秤、一張通往遠方的車票……它們是百姓生活的歲月印記,更是時代長卷的生動注腳。

運河的風(fēng),拂過淮安的街巷里弄,也拂過尋常人家的煙火日常。在這里,一些尋常物件承載著不尋常的時代記憶——一沓泛黃的糧票、一桿磨亮的老秤、一張通往遠方的車票……它們是百姓生活的歲月印記,更是時代長卷的生動注腳。

從憑票供應(yīng)到生活富足 一沓票證

75歲的胡永明住在運河邊,家里珍藏著一些舊鈔票和舊票證,舊票證包括全國通用糧票、江蘇省地方糧票、清江市食油券、淮陰市居民煤票供應(yīng)證等。在他眼中,舊鈔票和舊票證承載著全家人的記憶。

“小時候,吃飽穿暖、屋子不漏,就很滿足了!焙烂骰貞浀。他清晰地記得,當(dāng)時物資緊張,買東西不僅要花鈔票,有時還必須有票證。15歲時,他一個月可領(lǐng)取27斤糧食、半斤豆油、半斤豬肉,這些物資都是憑票供應(yīng)。后來,物資供應(yīng)越來越充足,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,各種物資票證漸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。胡永明還記得,自己參軍19年間,每月的補貼從6元、7元、8元,漲到52元、60元、70元,最后漲到127元。這一連串?dāng)?shù)字,是時代發(fā)展變化的生動注腳。1986年,胡永明離開部隊,回到了家鄉(xiāng)淮安,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,月工資89元。當(dāng)時,胡永明一家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樣,生活儉樸,山楂糕、茶葉蛋這種如今輕易就能吃到的食物,那時卻是逢年過節(jié)宴請親朋好友時才能吃到的食物。

如今,退休后的胡永明過上了幸福生活。“吃的、穿的,想要什么就買什么,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!彼吲d地說。作為一名黨齡56年的老黨員,他主動加入社區(qū)銀齡志愿者服務(wù)隊,活躍在“家門口”,服務(wù)群眾,每年還會和老伴一起慷慨解囊,幫扶困難鄰居。

從生計所系到文化傳承 一桿老秤

67歲的古連俊,是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“桿秤制作技藝”代表性傳承人,在花街守著祖?zhèn)鞯摹鞍倌瓿拥辍薄?/p>

1986年,20多歲的古連俊進入淮陰衡器廠,在車間制作桿秤。幾年后,他被調(diào)到衡器廠花街門市部,制作銷售桿秤。古連俊回憶,在那個年代,桿秤是生意人的“飯碗”,幾乎人手一桿,門市部制作的桿秤供不應(yīng)求。廠里兩個車間也同步制作桿秤,全廠一年銷售上萬桿秤。20世紀90年代企業(yè)改制,古連俊下崗后承包了花街門市部,繼續(xù)制作銷售桿秤,成為首批個體戶。90年代末,電子秤的普及讓桿秤銷量銳減,古連俊店內(nèi)的貨架漸漸被各式各樣的電子秤占據(jù)。

讓古連俊欣慰的是,如今桿秤并未消失,而是被賦予了一種符合時代的新用途——精致小巧的銅質(zhì)桿秤,配上“稱心如意”等祝福語,成了饋贈親朋好友的新穎禮物。最近幾年,仍有不少人為了桿秤走進他的店里,其中有認識數(shù)十年的老顧客、外地慕名而來購買桿秤的愛好者和專程走訪學(xué)習(xí)桿秤技藝的學(xué)生。古連俊說,雖然桿秤賣得不如以前了,但他家的生活卻越來越好,這種變化折射出社會的發(fā)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。作為改革開放親歷者,他守護的老手藝,如今已從必備工具蛻變?yōu)槲幕z產(chǎn)。

從“行路難”到“通天下” 一張車票

“年輕的時候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看看天安門,可那時候出趟門太難了,去北京看天安門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!70歲的羅天鴻說。

羅天鴻是土生土長的運河岸邊人,往上數(shù)五代都住在市區(qū)“娃娃井”附近。他回憶,20世紀70年代,運河邊的居民買菜,要跑到三四里外的大閘口菜市場,腳下踩著坑洼的土路,遇上雨雪天更是泥濘難行,深一腳淺一腳,還會濺一身泥。1985年,羅天鴻去上海出差,坐了12個小時的綠皮火車,車廂里人擠人,很多沒有座位的乘客只能站著。“那時出門難,出遠門更難,跨省去外地,得提前半個月規(guī)劃路線。”羅天鴻說。

今年,退休后的羅天鴻圓了當(dāng)年去北京看天安門的夢,而且是說走就走。當(dāng)過兵的他和幾位老戰(zhàn)友相約,先坐高鐵前往江西井岡山“會師”,一起追尋紅色足跡;隨后又北上去北京。羅天鴻在手機上輕松操作就訂好了火車票,他感慨:“真沒想到,如今從淮安東站坐高鐵前往井岡山,只用了7個多小時,比當(dāng)年我去上;ǖ臅r間還少。”

后來,羅天鴻還坐著飛機,去了新疆、西藏,看了更遠的美麗風(fēng)光?粗亦l(xiāng)通了高鐵、建了機場,羅天鴻自豪又高興地說:“當(dāng)年不敢想的距離,如今一張票就能抵達!

■記者 秦艷艷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carpet-hou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(wù)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